从硅谷流行起来的“食物2.0”(Food 2.0)风潮主要指植物性的肉类替代品。一大批食品初创企业在过去几年成功地把“未来肉”从实验室运进了超市和餐厅,试图减轻工业化畜牧业带来的环境、健康问题和道德争议,同时赚许多的钱。
Bill Gates,Richard Branson、李嘉诚等富豪都投资了这样的企业。同一阵营的甚至还有传统肉类生产商泰森。要注明的是,“食物2.0”投资家中有许多并非素食主义者,也并非很有道德,但这是后话。
得知“食物2.0”登陆香港已经有段时间,最近总算有机会去感受了一下。
炎热的五月,许多行人都拿着巴掌大的便携式电扇边吹边走,看起来比拿着手机边看边走的人还麻烦。香港多年来臭氧污染严重,连带二氧化碳浓度也连年增加,而且长期被缺水问题困扰。不过,现在的香港确实比过去几年“绿”了不少。在大型酒店和商场能看到用心设计过的与环保有关的标志,与环境有观的共益企业也更多了。虽然这种感觉可能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我的确认偏误,在接受信息时更有选择性。
香港每年人均食用肉量超过美国和欧洲,虽然这个趋势在近几年并没有衰减的迹象,但从 2013 年香港践行“无肉星期一”(Green Monday)开始,商区的素食选择和环保举措多了许多。限于此行的目的和时间,我只选了几家供应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和 Just, Inc 这些“食物2.0”企业产品的餐厅,还试了下 Pizza Express 最近推出的纯素披萨。
吃完后感触良多。
Green Common 的“未来汉堡”
找住宿时我特地选了一家在 Green Common (湾仔)步行距离内的酒店,结果证明是非常好的决定。Green Common 是在 2015 年开业的纯素零售店和餐厅连锁,分店遍布香港中心地区(还包括机场)。
Green Common 引进了 Beyond Meat 的植物牛肉和鸡肉、Just, Inc 的植物炒蛋和蛋黄酱,Daiya Foods 的植物奶酪。前两家公司就我所知还未在其他亚洲地区上市。
菜单上有多种使用这些原料做的亚洲或西式简餐,价格在香港来说不是很贵,周中还有折扣。
他们的照烧风味“未来汉堡”(88 港币)用 Beyond Meat 的牛肉汉堡(Beyond Burger)制作。主要原料为豌豆蛋白,口感比较结实,也十分入味。据说 Beyond Burger 有 20g 植物性蛋白质(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0.8 x 体重 kg),不含黄豆、无麸质且非转基因。
汉堡前几口吃起来与快餐汉堡的水准相当接近。吃到一半,就会感觉到类似香菇般的韧劲以及在味道上与真肉的差别——少了牛肉的奶香和血腥味(或者说是铁的味道)。但他们的照烧酱非常浓郁,黑得都能看见我的影子了,所以亮点全在调味。不过,这价格在上海已经能买到 gourmet burger,也就是说我花了 88 港币买了快餐店水准的汉堡。
很多素食者都表示他们最不想念的就是冰淇淋和蛋糕,因为纯素版本真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热量也相对少很多。这个芝士蛋糕很不赖,十分清新而且不会在嘴里留下一层腻腻的味道。
Green Common 的 Just, Inc “植物炒蛋”
最大的惊喜来自于 Just, Inc 的植物炒蛋。它的原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绿豆。这份“植物蛋超人全餐”(72 港币)里的炒蛋无论是质感、色泽还是味道都足以乱真:蓬松、柔软、有弹性,也散发出怡人的香气。加入蘑菇后就更加难分辨了。如果非得说有什么不同,植物炒蛋像是蛋液里的水稍微加多了一些。由于没有黄油,香气上肯定无法做到一样。但让我盲测的话,我肯定会误认为是真的鸡蛋。
Little Bao 的 Impossible Bao
我对那种被媒体评上“亚洲最佳 xx ”的店都没有太大兴趣。一方面我从来不愿意为了买吃的而排队,一方面这些店的价格普遍都很离谱。Little Bao 没有改变我的看法。他们的环境狭小,服务欠佳,食物在我看来也实在没什么吸引力——为什么要花近百元的港币去买毫无营养还让人发胖的碳水化合物?
他们的 Impossible Bao(118 港币)是五月份时新推出的,里头是 Impossible 牛肉汉堡、黑胡椒、昆布洋葱色拉、腐乳酱、照烧酱和蛋黄酱。Impossible Foods 的一项特色是在他们的植物牛肉里加上血红素(heme),因此能产生像五分熟牛肉那样的血水。他们的血红素技术其实很有争议,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按照中国人常用的讲法:“反正吃不死人”。
刚拿到手里的时候,这个装成汉堡的刈包就开始滴油了,“肉”碎不断往下掉。鲜咸的馅料调味不错,植物肉吃起来的颗粒感与好的牛肉汉堡非常接近——只是真的非常松散。吃的时候很狼狈,看的时候有罪恶感,而且分量绝对不值上百港币。因为看起来太像肉,我觉得不会让严格素食者产生很大兴趣。
Pizza Express 的 Beyond Chicken “植物鸡”
因为在香港呆的时间很短,加上胃容量实在有限,这款“植物鸡”是在机场吃的,所以体验大概不能代表 Pizza Express 的一般水准吧。本来想试试隔壁尚牛社会的 Impossible Burger,但我决定自己短期内真的无法再碰汉堡了。
这款“焗植物鸡肉长通粉”(138 港币)不是纯素的,用到了两种芝士。现在 Pizza Express 多个门店都有销售,之前网上也读到了好评。没想到啊没想到,难吃到极点,简直与橡皮无异(我小时候是吃过橡皮的,所以我的话可以信)。虽然看起来有着鸡胸肉一样的纹理,但它咀嚼起来像是没入味的厚实的豆干。素鸡素鸭跟这比起来简直是来自仙境的美食了。
披萨一直是我觉得很难割舍的食物。而目前我所吃过的纯素披萨基本只能用“悲剧”两个字来形容。于是,当我得知 Pizza Express 西营盘店推出了多款纯素披萨后,便特地跑去这家门外充满鱼腥味的分店尝了尝,点了一份他们的纯素松露菌薄饼(143 港币)。
松露味道难以察觉,上面的纯素芝士差点让我流下泪来。猜得出是用木薯粉或者其他什么淀粉做的,吃起来就像丝状的年糕。味道寡淡,多此一举。不过这款披萨会捐少量的钱给香港癌症基金会,我的泪算是没白流。
所以,这次对“食物2.0”的感受是:为什么好的出发点却总是用不健康的方式来践行?汉堡、蛋黄酱、披萨……仍然是在走快餐/垃圾食品/精加工制品的老路。可是味道却普遍不尽人意。
对于那些不清楚每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且不会为了健康或环境而做出味蕾妥协的人来说,这样的仿冒品几乎没有意义。而对于想念肉制品的味道,或者想让菜肴质感更丰富的素食爱好者,这样的价位也根本不经济。我用蒜泥和生抽烧的千页豆腐一份差不多十元,比这些植物肉好吃百倍。
许多企业和投资者看中纯素市场的用意很明显——想利用植物性原料的价格优势获取和肉制品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或者贩售新鲜感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这种心态毫无疑问会让“食物2.0”背上坏名声,从而更容易让人对素食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像泰森这类的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是美国农业企业中污染水源的头号角色,被罚过数百万美金,并在回应虐待动物指责,改善饲养环境方面行动迟缓。他们投资“纯净肉”(clean meat)的动机,真的很难不让人怀疑。
提到 clean meat,近几年引起轰动,利用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制造的“试管肉”价格已经开始降低,并被尝过的人表示“从分子上来说“与真的肉一模一样。泰森、Bill Gates 以及 Richard Branson 投资的 Memphis Meats 就是其中一员。Branson 甚至曾预言:未来三十年内,所有的肉类都会是“纯净肉”或者植物性的。
我最近得知,参与了 Memphis Meats 技术研发的 George Church 也是严格素食者,他是哈佛医学院著名的遗传学教授、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和 CRISPR 的主要推动人。虽然“试管肉”仍然需要用到活体动物,但前景看起来似乎更好。Church 也觉得,即便仍然有少量动物会因此得到伤害,但因它们而减轻的痛苦足以弥补这种不足。
同时,香港作为重度肉类消耗地区,能在短短几年间作出反应,对这类企业张开双臂迎接,也让人对内地的环保运动增加了信心。或许在未来,国人会再次明白肉类和海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食物资源,适可而止地满足口腹之欲的必要。
即便如此,我个人对逆转全球气候变化还是不抱什么希望的。我认为我们现在能做的,无非是减轻未来所承受的痛苦罢了。借用伟大的智者灭霸的话:“This universe is finite, its resources, finite.”;借用伟大的智者 Cable 的话:“Your entire generation will fuck this planet into a coma.”